好文如何提高医生准确诊断的能力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脉诊训练其实不是训练手指,望诊训练也不是训练眼睛,中医诊断训练的是人要保持住客观公正的心。在脉诊的训练上现在有各种针对手指而设置的训练方法,这不仅无益,反倒容易蒙蔽客观公正的心。一定要明确脉诊的训练方向,否则越走越远。很多人学不好脉诊会责怪自己的手指不够灵敏,其实学不好脉诊的唯一原因是心太昏沉。请相信在体会脉诊的训练中,任何聪明才智都没有意义,也不存在所谓的特别有慧根的人。学习脉诊需要做的事只是放松下来,让心安静,静静去体会,保持恬淡虚无,这是公正诊脉的唯一诀窍。学会放松要想知道洗澡水的温度是否合适,最准的方法是亲自把手伸进洗澡水中体验一下。想要知道人体之气的寒热温凉最准确的方法,是找一个气口,用手指去触摸内里的气的搏动,感受这个搏动所反映的人体气的状况。体验洗澡水的温度是简单的心的体验,而通过脉搏体验人体内里气的状态是个细腻的心的体验。若要通过脉诊客观公正的体验到病人气的状态,需要的就是放松。这需要反复练习,直到一摸脉就自然放松,最终将放松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中医不是讲道理说服你相信的学问,是你真实体验真实获益的实证,放松下来摸脉能快速真实客观地体会到病人气的状态,放松下来生活能真实地面对生活上的各种难题,活出幸福的人生,这就是恬淡虚无。恬淡虚无不是头脑想出来的,是身体、气脉、精神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不用思考,请大家体验一下。放松,首先是身体的放松。放松下来坐在稍微硬一点的凳子上,调整坐姿,尤其是要放松肩膀保持自然松垂,保持脊柱在放松状态下的直立,让身体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感觉身体是否有僵硬紧张的地方,放松下来,直到感觉不到任何紧张的肌肉,而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坐姿。如果是紧张的,就会感觉到某一处或多处的酸痛。我们稍稍活动一下局部,可能从外形上看不到动,但要以感觉到放松为止。如果人是昏沉松懈的,会感觉懒散困乏,没办法维持稳定的坐姿,让身体处于放松而不懈怠的状态是一切的开始。身体放松之后是调整呼吸,如果身体不放松呼吸必然紧张。尽可能放松呼吸,让气通过呼吸放松地出入人体。人吸气时有两个方向的运动:一个是胸廓的横向扩张,一个是膈肌向下的纵向运动。人在紧张慌乱的时候呼吸非常表浅而短促,吸气以横向的胸廓运动为主,很难深下去;人在故作镇定的时候,会通过深吸气来让身体自信地紧绷起来,吸气时以纵向的膈肌下移为主,很难自然的横向运动。放松下来的呼吸状态是回归均匀自然的呼吸。感受一下随着呼吸全身肌肉、骨骼的微细运动:先把气从体内呼出,在气全都呼出去还没有吸气的瞬间,全身的肌肉、骨骼相对是静止的。从此刻开始体会最放松的状态下整个吸气运动的过程。运动有个先后,开始吸气时感觉一下自己哪一个区域最先动起来。如果是放松坐在凳子上,你会感觉最开始动的是与凳子相接触的臀部,在坐着的时候这个地方承受了最大的重力,然后是腰腹部开始向外扩张的动,然后从下到上由内到外带动胸廓向外扩张,呼气时自然放松。图1紧张状态的两种吸气方式如果是自然放松站立下呼吸,放松下来吸气,用同样的方法感觉自己第一个开始由静转动的部位。这个部位是脚后跟,这个部位承载了最大的重力,由此蔓延至臀部,再到胸廓,再到全身。只是这个最开始动的部位运动非常微弱,如果不静下心来很容易就忽略了,或者在站立的时候身体某一部位紧张也不会由此开始。因此庄子说“圣人之呼吸以踵”,踵就是脚后跟的位置。图2 放松状态下的吸气方式这是最自然放松的呼吸,不是什么神秘的玄幻的呼吸秘诀,我们习惯于紧张状态,以至于呼吸只是一个胸廓运动,而真正放松下来呼吸是全身运动。气定则神闲,如果我们调整好身体与呼吸,心自然会安静下来,随着身体与呼吸回归自然,人的大脑也会回归自然的宁静。用催眠的方式没办法获得安静的头脑,强迫自己不胡思乱想的方法也不会获得安静的头脑。当大脑躁动不安时,责备只会让大脑更躁动,不理会则会陷入昏沉。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人胡思乱想不是因为头脑的问题,而是气的不安所导致的,人的头脑是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想法的。就如同一驾马车四处奔跑,只看到表象的人会说是马在四处奔跑,而静下心来的人看到的是车夫在控制着马奔跑,马只是在执行车夫的命令。所以无论我们的大脑怎么不受控制,都不要责备,不过也不能不理会,只是静静地看着不受控制的大脑,知道是自己的气不能无障碍地自由地在全身流动所造成的,只需静下来调整身心,调整呼吸,通过大脑是否躁动来觉知自己是否放松。慢慢的,各种紧张的气放松下来,各种头脑中的乱象也宁静下来,好像宁静的湖面,这时才能够真实地看到问题的真相。在这种状态下摸脉,能够最真实地体会到病人当下气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望色,会看到每个人脸上都有一层真实反映人体气的状态的五色;在这种状态下问诊,能够真实地体会到病人的所苦与所欲。身体处于自然的放松状态,呼吸处于自然的状态,精神处于没有紧张的放松状态,身体、呼吸、精神三者都放松了才是真正的恬淡虚无。这种恬淡虚无的状态就是处于不偏的中的状态,以这种状态看病才是中医。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不会用大脑分析病人所描述的症状,而是用心去感受病人的气究竟偏于什么状态,感受病人当下状态的气的真实欲求。当我们面对不解的困难时,如果影响了心情,气会随之运行失常,大脑会在不同的气的控制下胡思乱想。这种胡思乱想的头脑加工扭曲了困难,不能够还原问题的真相,不能够真正看清困难。中医被各种头脑扭曲复杂到了极致,多少聪明才智迷失在这些复杂的概念之中,这样胡思乱想下去只会越来越远离道。停下躁动的头脑吧,安静下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在气静下来处于自然状态所观察到的才是事物的真相,静下来所发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对这个事情的发展有益,此为“大学”之道。很多躁动的头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或者阶梯式的一连串目标,认为得道必须经过一步步的努力才能达成,或者成为中医高手得一步步达成。他们为了未来的目标奋力奔跑,并以谁能够更艰苦奋斗为榜样,这不是中国的君子之道,偏离了中庸之道。“道可道,非常道”,可以理解为如果道可以设定一个路径来达到,那就不是道了。因为道是一切的源头,路径只能指向终点。因此中国文化所追求的不是要通过努力找到目标,而是通过放松回归源头。体验放松,安住于放松,止于至善之所,合于道,一切行为从此发起,一切技术由此产生,此为“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所传的道。很多躁动的头脑总是习惯于说你说的境界很好,但是我现在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等我闲下来的时候再去静心。“道也者,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静心是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不是逃避事情的无所事事。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要么是静心的,要么是躁动的,如果你说做完这一件事情再去静心,那就说明你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躁动的,那么未来你去做静心这件事也是躁动的。只要一个点是离开的,那么下一个点就只会离得更远,道不可须臾离,恬淡虚无不可须臾离。而且静心是越来越深入的过程,静心之后做事,通过做事静心,这样心会越来越静。你要么越来越躁动,要么越来越静心,这取决于你当下的选择。不要把静心当成一项工作,而是静下心来工作,以无为之心做事,才是真正的静心,即古人所说“无为而无所不为”。老庄与孔孟之道皆是如此,中医经典之道亦是如此。“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道是让头脑安静下来呈现出世界的本来面貌,是需要行出来的,只是头脑上知道而不能够躬行之的不是道,没有躬行的所得不是真正的所得。恬淡虚无如果只是头脑上知道如何是恬淡虚无,但不能够放松肌肉,不能放松呼吸,乃至不能放松下来看待疾病,那就不是真正地明白恬淡虚无。恬淡虚无是人最放松的自然状态,是最幸福的状态,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自己最幸福,人处于最幸福的状态是能够让外界变得和谐的基础。我刚开始明白了中医的方向,每天习惯于读诵各种国学经典,很长一段时间我很想逃避世间的烦扰,潇洒地活在经典的世界里。因为在经典的世界里我是静心的,我喜悦于感受经典带来的恬淡虚无的快乐。而世俗的各种事情总是打扰这份宁静,而且一遇到事我还是焦虑地胡思乱想,遇到不会看的病就心烦意乱。后来我通过反复阅读经典,同时临床与做各种事情,我明白了书中的一个道理,如果困难能够解决,不需要焦虑,快乐的解决困难;如果困难不能够解决,焦虑只会使困难更难以解决,还不如平静下来去解决或许能够成功。这样虽然还是有时候情不自禁地胡思乱想,但是很多情况下能够以静下心来的心态去直面。虽然这样解决事情也会失败,但仍然以静下心来的心态去面对失败,这样做工作总是充满着各种惊喜,临床棘手的问题也逐渐变得清楚,与此同时对经典的体会也更加深入。我再次说明这不是心灵鸡汤,不是头脑的哲学思考,是心的体验,体验到了就是得道,没有体验就是以妄为常、舍本逐末。如果我的文字没有带给读者朋友得道的体验,请原谅我能力的不足,用了这么多话却表达不出最简单的道,请用心去体验国学经典。如果我的文字有幸让读者瞥见道的门户,请走进经典,经典中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非我粗浅的文字所能表达。请用心去体验经典。本文摘自《仲景理法》,作者王伟。……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仲景理法》,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内容简介本书为《拨开迷雾学中医》系列图书作者王伟的力作,还原了张仲景的诊疗思路,将其理法与临床诊疗做了深度阐释,尤其是独创性地以“人迎气口脉法”进行六经定位,并通过形、色、脉、证以验证,使得临床诊断精准明确,使得张仲景的每个方剂在应用时都有了“明确方向”。本书还明确提出“脏、腑、经、络”的辨证层次,尤其对有些医师容易忽略的脏腑病、络脉病进行了诸多独创性的阐释与分析,扫除了一些临床“百思难得其解”的盲区。作者倡导并力行:保持恬淡虚无状态,真实体会经典,享受阅读经典,探究还原中医真相。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作者简介王伟,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年获得《伤寒论》专业硕士学位。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张仲景传承创新中心教师,每周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举办仲景大讲堂与经方论坛系列讲座,教授学生回归至简至真的中医经典思维,已经培养出一大批临床疗效显著的青年中医。编辑推荐天地有天地之纹理,此理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详备于《内经》,妙用于《伤寒》,学医者未有不读经而能明此理者也。人之所以得病者,皆因饮食起居背于此理,中医之所以能愈病者,皆在于体察此理,顺之以使人体归正。此理至简至真,学之乐趣无穷,习之每获惊喜,不学则不知其乐,不乐则非此明理之学,所以学医苦者,皆因经典之理不明也。学习经典,体会经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愈学愈美,愈学愈乐。唯愿与志于大医之学子,分享经典之乐。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仲景理法》,作者:王伟,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书评:“娃娃”中医出书了,居然还是《伤寒耕读录》●黄煌重点解说:五苓散的11条应用点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qppj.com//zcmbwh/13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