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幽门螺杆菌你怕么

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英文名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这两年来突然变得家喻户晓。常规体检中也常有幽门螺杆菌的检查,一旦发现阳性,都会心事重重。

幽门螺杆菌和胃部的疾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目前的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因为在慢性胃炎患者人群中筛查,有90%-95%的人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2.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高达50%-80%。hp感染人群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为非hp感染的9倍以上。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有hp引起的。

3.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Hp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较非感染者高4—6倍。

4.听说“胃癌能传染?”,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死亡率高,没2分钟就有1人死于胃癌。我国胃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只有22%。40岁以后胃癌发病率增加1倍,男性过了55岁后发病率迅速增高。

一、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胃的构造

胃是腹腔中容纳食物的器官。其大致位于腹腔左上方,外形屈曲,上连食管,下通小肠。1.胃的结构胃可分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幽门几个部分。胃的入口为贲门,为食管和胃的交接处,此处有条齿状线,可防止胃内容物向食管反流。

胃壁共分5层:黏膜、黏膜下、粘膜肌、肌、浆膜,胃壁的最内层即黏膜层,黏膜下层有弹力纤维,肌层很发达,浆膜层覆盖在胃表面的部分。

粘膜层含有大量胃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及内分泌细胞组成,分泌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盐酸、内因子(intrinsicfactor)、酸性粘多糖。

二、常见的胃部疾病

1,胃炎

胃炎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胃粘膜发生炎症性改变。在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尤为高发。根据病程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比较常见。

包括急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手术后反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巨大肥厚性胃炎等。

急性胃炎病因:可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此外,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或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慢性胃炎病因:现已明确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的、化学的、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1、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食物及进食粗糙食物或吸烟等。2、急性胃炎如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变为慢性胃炎。3、胃酸缺乏。4、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

2、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近年研究发现溃疡的形成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存在有关。

引起消化道溃疡的常见病因:1、遗传:在胃溃疡中,尤其是男性的亲属中,其发病率高于一般人。

2、地理环境和气候季节的变化:在美、英等国,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比胃溃疡多见,而在日本则相反。胃溃疡好发于秋末春初。

3、饮食:酒精、营养不良、暴饮、暴食都可诱发胃溃疡病。

4、情绪:持续强烈的精神紧张和忧虑、沮丧等情绪,对胃溃疡的发病和病情加重有一定影响。

5、吸烟:吸烟作为胃溃疡形成的一个条件和使已有的溃疡加重。

6、药物:一些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质激素已被列为致溃疡的物质。

7、某些疾病:如胃泌素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肺气肿、肝硬变、肾功能不全及小肠切除过多的患者易患溃疡。

3、胃癌

胃癌(gastric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绝大多数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

病因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Hp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较非感染者高4—6倍。

3.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4.遗传和基因

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

胃癌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因此认真对待和防治慢性胃炎,尤其是积极治疗萎缩性胃炎及肠化是避免胃癌的重要预防措施。

既然以上的几种常见胃部疾病都和幽门螺杆菌HP有关,那么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传播途径

一般为口-口、粪-口途径,亲密接触、进食被污染食物和饮水都有可能传染。

胃上皮细胞脱落的幽门螺杆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道反流可进入口腔,滞留在牙菌斑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母亲通过咀嚼食物后喂养的幼儿,与非咀嚼喂养的对照比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系数为2.9倍。

如何知道自己感染了hp?

幽门螺杆菌在中国的总体人群感染率大约在50%,即检测呈阳性。所谓的阳性,其实就是设定了一个标准,当检测出的细菌量超过了这个标准,达到了一定细菌量,就认为被感染。“幽门螺杆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没有,绝大多数人都有,只是数量多少不同。

究竟哪些人需要杀“菌”?钟捷教授给出7类人群:

第一,本身有消化性溃疡的人必须杀。因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溃疡和导致溃疡复发的原因。如果不杀幽门螺杆菌,即便溃疡治好了,过一段时间也会复发。

第二,早期胃癌手术后的人必须杀。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肿瘤的一个因素。

第三,胃里有慢性淋巴瘤的必须杀。慢性淋巴瘤和幽门螺杆菌有关,但发生率很低。

第四,活动性胃炎患者需要杀。做胃镜发现有明显充血、红肿,活检呈肠化,不典型增生。这可能和幽门螺杆菌有关系,杀菌比留着隐患好。

第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的人建议杀。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因素,但会协同作用,所以建议杀。

第六,胃食管反流的人应该杀。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吃抑酸的药物,胃里的pH值升高了,环境发生了变化,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长。

第七,不确定因素。感染之后有明显症状,比如胀气,吃少量东西有饱腹感,或者主观上特别担心的人也可考虑杀,但并非一定,有些人杀了细菌后症状并未缓解。

对于幽门螺杆菌,杀完之后,如果还以同样的生活方式生活,还是可能再次感染,这个比例每年有5%左右。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非吃点抗生素就行,用合适的药物和方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合适药物和方案治疗后,患者还需再次复查,确定已经根除。否则,会使得细菌获得耐药性,变得越来越顽固。

小伙伴们?经过上面的介绍,你们还怕它么?

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二病区目前位于外科楼六楼,与胸外科合作,强强联手,是集腹部肿瘤的诊断、手术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新兴科室。

科室熟练开展如下业务:贲门癌全胃切除术、间置空肠全胃切除术、近端、远端胃癌根治术、左半、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横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小肠肿瘤切除术、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胰腺肿瘤切除术、脾肿瘤切除术、肝脏肿瘤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术、胆囊切除术等,并开展胃癌、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

科室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团结协作,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我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qppj.com//zcmbyf/12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